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朱雀玄武敕令”改名之争的背后

2025年05月02日09:21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最近,湖南桂阳00后男子小朱再次申请改成48个字的名字的话题,引发舆论场的热议。此前,他已经成功申请改名“朱雀玄武敕令”,但又申请更名为“周天紫微大帝”时却未被通过。改成48个字的名字,看起来更“离谱”,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就更小了。他出生时名为朱云飞,但因为个人喜好的原因,后来改的名字越来越长,甚至都无法得到亲人的理解。

  一般人最初的名字是长辈起的,自己并没有参与起名的过程;成年之后,因为不喜欢原名而改名,也在情理之中,并得到法律的尊重与保护。但是,改名确实不是“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不仅要遵守相关法规的要求,还得符合姓名文化的传统与风俗。

  根据我国的民法典,“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当然,有关“公序良俗”的概念界定,存在一定的争议,这也让这一话题有了更多可探讨的空间。

  更名符合公序良俗,首先就是不以侵犯他人权益、有损外界观感为前提。比如,有些人想改的名字里有非中文字符,显得很有“个性”,却给别人识读姓名带来不小的麻烦,也很难进入身份证的数据库。再如,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很高,想给孩子起一个伟人的名字,这其实也不太妥当。暂不说这样的名字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与烦恼,也会让外界难以接受。

  再者,名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需要符合传统的姓名文化伦理。正如《论语》所言,“名不正则言不顺”,在传统文化秩序中,“正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它关乎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自我定位与身份认同。有了个体的清晰认知,才能形成稳定的群体文化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讲,给孩子起名,或者孩子长大之后去改名,都是个人或家庭的文化心理的体现。它不仅应该遵循个人内心的想法,还应该符合社会文化层面的秩序,绝不只是个性的展示,更要具备社会属性。

  回到上述具体案例,其实不难理解“朱雀玄武敕令”的家人与外界的疑惑、担忧。客观而言,“紫微大帝”等具有神圣性质的名字,对普通人而言确实是“太大”了。从古至今,民间也有说法,给孩子起名不能“太大”。甚至古人会给孩子起所谓的“贱名”,如狗儿、丑儿,有些人在成名之后,依然用这样的名字,如元朝名将石抹狗狗、大孝子宁猪狗。步入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给孩子起名更加文雅,但多数人也不会给孩子起一个很怪异、很“夸张”的名字。用字简单、寓意美好,才是更受欢迎的取名之法。

  不过,“朱雀玄武敕令”也未必如外界某些声音所言,“涉嫌迷信色彩”,可能只是觉得好玩。毕竟,如今不少电脑游戏中,也会出现类似的名字,这可能反映出个别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解构心态,用看似“霸气”的神祇、帝王之类的元素,来获得一种全新的自我认同。

  耐人寻味的是,如果是在游戏中使用“朱雀玄武敕令”“周天紫微大帝”之类的ID,多数人并不会觉得不妥,毕竟,比它们更“夸张”的网名也不少见。但在现实生活中,若使用这样的名字,则很难让人接受。这在本质上反映了虚拟名字的娱乐性与真实名字的契约性之间的差异。

  人毕竟是活在现实中的,在起名、改名这种人生大事上,还是应当清晰地区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现实中的姓名一旦确定,就具备法律效力,与户籍、身份证、毕业证书等关乎自我身份认定的重要信息绑定在一起,应当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不轻易变更,形成一种文化与法律上的契约。因此,更名要慎之又慎,避免给自己与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黄帅)

(责编:王先进、刘圆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